有方有道有序,嵊州这样执行破难

发布时间:2024-06-04 14:17:36 来源: sp20240604

原标题:有方有道有序,嵊州这样执行破难

  嵊州法院黄泽人民法庭干警在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干部陪同下在被执行人家中开展说服工作。

  执行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胜诉权益兑现,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充分发挥执行职能,优化工作举措,在“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基础上,建立健全三级联动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让执行工作有方、有道、有序,让执行难题有效破解。今年第一季度,嵊州法院执行完毕率较去年同比上升5.84个百分点;执行到位率较去年同比上升25.8个百分点。

  ■党委领导 执行破难聚势有方

  被执行人不知所踪、财产线索缺失难寻、执行案件自动履行率低……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一不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如何把准法院角色和定位,实现执行破难?嵊州法院一直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时间回溯至2021年4月,在嵊州法院的积极推动下,嵊州市委政法委联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共同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执行一件事”集成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协作部门责任清单及办理期限,迭代升级“执行一件事”数字化应用场景;2022年1月,嵊州市委政法委牵头召开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提质增效。

  单丝不线,孤掌难鸣。党委政府的系列举措,向社会各界传递出“执行破难并非法院一家之事,需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强烈信号,也正基于此,嵊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和15个镇街结合部门实际和镇街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协助执行路径。

  ——嵊州市公安局持续拓展“警法协作”空间,在情报信息研判、财产查封扣押、司法拘留执行、拒执案件办理等方面密切配合法院开展执行工作,已累计支持执行请求1800余次,协作打击拒执83件93人。

  ——嵊州市金庭镇选调经验丰富、村情熟悉、业务精通的同志担任执行专员,14个行政村被划分为48个执行网格,“执治”联动大格局基本形成,仅2023年就配合法院开展协查46项,互通信息39次。

  今年4月,《嵊州市全面深化执行“一件事”改革 建立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从完善综合治理、聚焦执源治理、兑现胜诉权益三方面为切入点,对15项工作任务进行部署,覆盖全市53个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

  4月16日,嵊州市委召开法院工作会议,对执行破难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组长,现场交办联合执行破难案件,联办镇街代表作表态发言,进一步明确“深入实施‘权益兑现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的工作思路,最大程度凝聚横跨左右、贯通上下的合力,持续将党委领导优势转化为执行破难胜势。

  打出这一系列组合拳后,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浮出水面——“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毋庸置疑是执行破难的“最优解”。

  ■主动融入

  执行破难进阶有道

  “真没想到我们兄妹俩还能心平气和说说话。”在嵊州市某村共享法庭,申请执行人高某甲向执行法官和共享法庭庭务主任一遍遍地表示感谢。

  原来,高某甲、高某乙系堂兄妹,高某甲及其女儿高某丙均曾将款项借给高某乙,而高某乙又将原来自己经营的店面出租给高某甲儿子高某丁经营。后因家庭矛盾,高某甲、高某丙起诉高某乙,要求归还借款,而高某乙则起诉高某丁要求返回店铺、支付欠缴的租赁费及违约金。三场官司让已有裂痕的亲人进一步交恶,各方互不相让、矛盾尖锐。判决生效后,各方均未自动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法官每每召集沟通协商,各方当事人都要唇枪舌剑一番,法官试图沟通却屡屡受阻。虽然案件可以通过强制执行一步到位,但“法结”易开、“心结”难解。

  为打开高家一家人的“心结”,执行法官找到高家所在村共享法庭庭务主任,还特意请来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书记一同当说客。老书记与高家相熟,交流过程中频频说起早年间一家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场景,使得高家人逐渐释怀、愿意沟通。在执行法官、庭务主任、老书记的共同努力下,各方达成一致意见,愿意自觉履行全部义务。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自2022年4月“共享法庭+执行”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庭务主任担起了执行联络员的工作,越来越多的执行案件在共享法庭顺利办结。

  为实现基层治理和审执融合的双重兼顾,2023年8月,嵊州法院全面铺开“审理法官审后督促、庭务主任执前督促、执行团队二次督促”的督促执行工作机制。机制运行以来,共有572件案件经督促后履行完毕,涉及标的额6392万余元。

  今年3月,嵊州法院将目光投向了扎根基层一线、紧密联系群众的人民法庭,在6家人民法庭全面增设运行执行职能,系绍兴首家实现执行力量全面下沉人民法庭的基层法院,以“立调审执访”一体化打破壁垒、实现蜕变。

  “运行一月以来,我们看到,在属地党委、镇村干部和法庭工作人员帮助下,法庭执行团队的执行质效上来了,执行方式更活了,审判执行顺畅衔接、高效协同,达到了1+1>2的效果。”嵊州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过岸冰评价道。

  ■三级联动

  执行破难协同有序

  “法官,拖欠了一年多的工资款真的实实在在拿到我手上了,真的谢谢你们,谢谢法院!”不久前,在某纺织公司职工工资集中发放现场,职工代表王阿姨激动不已。

  纺织公司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导致订单量骤减、资金链断裂,职工工资未能足额发放一年有余。

  此案标的额大、涉及群众多、企业存在破产风险……嵊州法院收到案件后,对该案作出初步判断,并第一时间向市委政法委作专题汇报。市委政法委当即召集法院、检察院、属地政府等成立工作专班,会商形成“分类处理、审执并进、实质化解”的处置方案,从根源上加速了财产处置变现,75名职工成功拿到388万余元工资款,给劳动者们吃下“定心丸”。

  无独有偶,嵊州市金庭镇的3起劳务合同纠纷也在镇村两级干部联动下执行完毕。

  被执行人虞甲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且已有数年未回家,执行法官多次上门执行过程中发现虞甲父母年事已高、情绪抵触,便向属地镇村两级党委派了“单子”,希望利用地域优势和人情优势密切关注虞甲动向,适时和虞甲父母沟通。

  得知虞甲返乡消息的当天上午,执行法官会同镇村两级干部共同前往虞甲家中。令人欣喜的是,虞甲父母的态度和先前截然相反:“法官,这段时间村干部一看到我就和我聊我儿子欠钱不还的后果,也让我劝劝儿子凑凑钱,我想来想去觉得你们说得都对,这个钱得还。”最终,虞甲用两周时间筹集了6万余元,全部履行完毕。

  “三级联动推动我们镇村干部更加主动谋事、干事,全镇的平安法治建设和镇村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也都得到了提升。”该批案件执结后,金庭镇党委政法委员虞潇方颇有感触。

  这是嵊州市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开展执行破难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党委统揽全局,相关部门和镇街村社全程参与,特别是发挥镇村干部人地两熟的优势,配合开展文书送达、查人找物、督促履行、失信曝光、纠纷化解等;另一方面,法院全程主导,将执行案件、执行事务流转至镇街联办,权责清晰、任务明确,实现执行工作与基层网格的精准对接、有效联动,持续提升执行成效。今年第一季度,通过三级联动,170件执行案件破难执结,到位金额1959.8万元。

  小单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被执行人,在和执行法官沟通中多次表明“想还钱,但找不到工作”。属地镇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推荐小单到镇上的农民培训学校“共富工坊”提本领、谋出路。

  “‘共富工坊’教我桃形李种植技术,还教我如何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产量,依靠种植收益我连本带息结清了拖欠3年的旧账!”近日,收到执行法官的电话回访,小单如释重负。

  技术赋能、自创自收的帮助模式,让被执行人从“履行不能”到“我能履行”,丢下包袱再出发。截至4月,农民培训学校“共富工坊”已助力8名被执行人再就业,成功化解积案9件。

  “群众来法院诉讼,绝不只是为了一纸判决,不能及时高效地兑现胜诉权益,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受。在党委领导下,成功凝聚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共识,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撬动执行破难工作从单打独斗到综合治理、从刚性执行到精准执行的双重转变,让‘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并帮助被执行人重整旗鼓,才能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嵊州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方艳说。(本报记者 余建华 本报通讯员 曹文莹 吕奕婷 文/图)

(责编:温璐、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