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交流会暨科普作家进校园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24-06-04 20:20:01 来源: sp20240604

原标题: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交流会暨科普作家进校园活动举办

30日,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交流会暨科普作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举办。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碧涌,重庆大学党委书记舒立春出席活动并致辞。作为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普作品的交流分享,激发社会各界参与高质量科普作品创作的热情,并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推动科普教育在校园的深入发展。

科普作品是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平台。2012年起,科技部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优秀科普作品向社会推荐阅读。2019年开始,每年评选100部。截至目前,累计评选出近800部优秀作品。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科普作家、科学家和科普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科普创作经验和教育心得。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科学普及出版社原社长苏青认为:“科普阅读是人生收益最大的投资。”他说,科普阅读是儿童扩大对外界认知的重要窗口,深化对自然认识的重要途径,对世界探索的重要启蒙,培育对社会理解的重要手段,是滋润人生成长的重要营养,是这个世界最为公平的人生投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伟民表示,科学教育需要大量的优秀科普读物,科普创作能够助力科学教育创新和发展。

对此,“火星叔叔”郑永春深有体会,因为他小时候看到学校张贴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写着“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产生了探索世界的想法。为了让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和团队创作了一套四张太空科普地图——从地球出发看月球全图、火星全图、太阳系全图和宇宙全图。在他看来,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和自驱力是科学家的重要潜质,需要全社会包容呵护。科学阅读与写作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遵循兴趣第一、循序渐进和高频输出的原则。

交流会后,多位科普作家走进校园,与重庆5所学校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此次活动由科技部人才司指导,重庆市科学技术局、科普时报社主办,重庆大学出版社承办。

(吴琼 记者雍黎)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