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盘活人才资源壮大组训骨干队伍

发布时间:2024-06-05 03:10:31 来源: sp20240605

“平时多练练卷腹上、平板支撑等,增强核心肌群力量,在拉杠过程中能最大限度防止身体晃动摇摆,进而提高引体向上训练成绩……”初夏南国,陆军某旅训练场上,高炮营军事体育教练员、下士刘靖宇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的一番讲解,让很多战友在训练中避开了“弯路”。

作为一名今年3月刚选晋的下士,刘靖宇能够走上军事体育教练员岗位,得益于该旅转变思路培养壮大组训骨干队伍的务实举措。

“刘靖宇虽然兵龄不长,但入伍前在大学就读的是体育教育专业,不但学习过有关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而且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该旅领导告诉记者,入伍后,刘靖宇又结合自己体会归纳总结多套训练方法,并结合基层实际运用到日常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机关相关部门了解这一情况后,在探索实施专长化任教模式时,便将刘靖宇作为骨干纳入进来。

记者在该旅采访发现,像刘靖宇这样因为有突出专长,被选拔担任教练员的大学生士兵还有很多。记者路过战术训练场看到,好几名“新教练员”活跃在战位上,发挥特长指导战友解决战术训练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25岁以内。”该旅作训科干部曹凡对记者说,以往,旅队为确保按进度完成相关课目训练,通常让经验丰富、军龄较长的骨干负责组训。随着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和新装备陆续列装,部队专业岗位增多,对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要求更高,组训骨干队伍难以满足新的任务需求。与此同时,该旅机关部门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士兵都有一技之长,入伍后立足岗位精武强能,不但在本专业领域很快“冒尖”,而且在诸多方面积极发挥特长,综合素质较强、发展潜力很大。

“最关键的是,他们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面对新兴领域有很强的求知欲、探索欲。”曹凡说,考虑到这些因素,旅队尝试遴选基础扎实、表现突出、专长明显的大学生士兵,在开展针对性培训的基础上,将他们充实到组训骨干队伍中担任教练员,负责相关课目的组训示教作业。

上等兵胡海鹏大学期间学的是光电技术应用专业,入伍后凭借专业优势很快崭露头角。前段时间,他参加上级组织的专业考核表现出色,被旅队遴选担任专业教练员。下士谭创入伍前学习过护理学,在肌肉放松与拉伸、身体协调性训练等方面很有心得,前不久被遴选为卫生专业教练员……“谁的专业过硬就让谁上,谁的课讲得好就让谁教”,如今,该旅这一鲜明导向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走上前台、担当重任。

这几年,随着部队建设发展和练兵备战深入推进,一些小新特专业应运而生。为改善小新特专业教学组训力量不足的情况,该旅打破建制界限,鼓励基层营连优秀训练骨干开展穿插组训、跨单位任教,有效拓宽了教练员选拔渠道。他们还鼓励有专长的大学生士兵与经验丰富的老班长组成联合教学小组,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合力完成重难点课目组训示教任务。

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该旅着力打造“郭兴福式”教练员队伍,借助技术手段开展“科技+”训练,把创新意识、攻关能力、网络化思维等纳入优秀教练员选拔标准。同时,他们依托教学数据库、模拟训练室等构设不同教学训练环境,结合年度训练任务组织年轻教练员技能比武,以教练员队伍能力升级带动训练质效提升。

训练场上,装填手操作教练员、大学生士兵张文志正讲解高炮的装供和续弹理论要点,并为大家示范操作细节。遇到比较抽象的专业知识,他还结合工作实例进行类比说明。“谭创经常主动用自己总结的多种方法帮战友疏通经络、疗伤止痛,既有助于提高身体协调性,又有效防止了训练伤。”谈起战友谭创,张文志打心眼里佩服。他说,自己也要像谭创那样,发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专业优长,为单位专业教学多作贡献。

教练员队伍日渐壮大,各课目训练水平水涨船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该旅结合训练任务科学统筹各层次人员配比,逐步形成“营有首席教练员、连有主教练员、班排有辅助教练员”的施教格局,有效激发了基层建设活力。

在发挥有专长大学生士兵作用的同时,该旅还注重帮带指导和正向激励,通过表彰先进引导年轻官兵对标身边榜样创先争优;突出实践摔打,注重在任务中为年轻骨干搭平台、压担子,激励他们在演训一线和任务历练中茁壮成长。今年初以来,该旅多名年轻教练员在上级组织的比武中表现出色,获得表彰或提前晋升。(陈典宏 黄池敬 李连杰)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