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锋”漂流本的暖心旅程

发布时间:2024-06-04 15:13:02 来源: sp20240604

“虽然远离繁华都市,但一代代戍边官兵驻守高原,无怨无悔地守卫祖国边防、守护万家灯火。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戍边英雄吗?”

“陈祥榕!”“王焯冉!”……

3月5日,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什布奇边防连官兵代表徐昌成,受邀来我校参加“少年军校”揭牌仪式,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学生争相举手作答。

学生们对徐昌成并不陌生。去年6月,徐昌成利用休假时间特意来到学校,送来连队赠予的一面曾飘扬在雪域高原的五星红旗。

揭牌仪式上,徐昌成和师生代表共同升起这面国旗。仪式结束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签名、送礼物、照合影,俨然一个“追星现场”。

从3年前与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官兵结识,到学校被军地有关部门联合认定为少年军校,其间的过程,对学生们来说,就像那本他们心心念之的“追锋”漂流本,经历了一场暖心的旅程。

1

2021年初,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那年3月1日的“开学第一课”上,学校老师给学生们讲述了戍边英雄的故事,鼓励他们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戍边官兵写封信、画幅画,寄给解放军叔叔表达敬意。

然而,我们没有边防部队的邮寄地址,通过上网查询、询问邮局,几经周折,试着把包裹寄至西藏阿里地区。由于没有收件人的姓名和电话,我们就在包裹外包装上写道:“亲爱的邮递员,您辛苦了!我们是山东省菏泽市虎头李小学的师生,包裹里是写给戍边官兵的信,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电话,请您把包裹送到阿里军分区任何部队都可以。真心地感谢您!”

包裹寄走后,学生们天天追着老师问:“解放军叔叔回信了吗?”老师们只能说:“快了!快了!”两个多月后,记得那一天是5月24日,是个周一。我清早刚到学校,就欣喜地得知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官兵回信了。

那天升旗仪式结束后,我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全校师生,操场上一片沸腾。更令人感动的是,几天后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正午国防军事”栏目中,“收到”该团官兵送给学生们的一份特殊礼物——

电视屏幕上,该团指导员陈忠涛说出官兵的共同心声:“虎头李小学的师生们,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收到你们的信件、画作,我们非常感动。你们对边防官兵的关心与祝福,我们收到了。请你们放心,祖国的边防有我们,祖国的山河寸土不丢。”

带着这份感动,我和学校老师们商议开展“戍边英雄在我心中”国防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寄书信、绘画、小礼物等方式,与天南海北的戍边官兵互动,将爱国爱军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

那年冬天,学生们在电视上看到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官兵在恶劣天气中巡逻站岗,用班级卖废品积攒的“环保基金”买了润唇膏和护手霜寄给他们,自此开始与该连官兵建立联系。

2023年春天,学生们把象征着吉祥、幸福的牡丹花寄往西藏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什布奇边防连。一位六年级学生在信中写道:“我们想把学校的牡丹花送到边防一线,让美丽的花朵开遍祖国大地,让解放军叔叔在边防也能和我们一样看到美丽的春色。我们能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因为有你们的守护,你们就是我们心中鲜艳的花。”

学生们在学校的牡丹园里精心挑选,里三层外三层把花盆包好。一个多月后,这些牡丹花终于到达什布奇边防连。又过了半个月,这些牡丹花在高原绽放。备受感动的连队官兵,在一颗颗“戍边石”上绘制画作回赠给学生。

2

除了写信、寄包裹,为了丰富国防教育形式,2023年8月,学校倡议发起“追锋”行动——通过接力传递“追锋”漂流本的形式,邀请像雷锋一样的榜样先锋在本子上写下对学生们的寄语,在一站一站传递中,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们坚定理想,汲取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

“追锋”漂流本采取了学生们喜欢的手账本形式。老师指导他们在本上绘制中国地图,把每一站在地图上标注出来,还在本上绘制了戏曲、武术等菏泽特色元素。

讨论漂流本第一站“漂”到哪里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西藏阿里”,因为“那里有我们最早认识的解放军叔叔”。

半个月后,漂流本“漂”回了学校。官兵们不仅在本子上精心绘就图案,贴上阿里的美景照片,还写下一句句感悟和期冀:“这里的风景震撼心灵,虽然缺氧但不缺信仰”“使命由我们担当,未来由你们成就”……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老师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重温那段烽火岁月,观看电影《长津湖》片段,学生们的眼眶湿润了。按照他们的心愿,在武警山东总队菏泽支队的帮助下,漂流本的第二站到达辽宁丹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20天后,学生们在漂流本上看到了鸭绿江断桥和中朝友谊桥的照片,配有边防检查站民警的寄语:“希望小朋友们珍惜美好时光,刻苦学习,健康成长。因为你们,期待未来!”

去年底,“追锋”漂流本的第三站来到新疆军区阿拉山口边防连。与漂流本一起“抵达”的,还有学生们亲手织给连队官兵御寒的一条条红色围巾。

“雷锋班”是漂流本的第四站。今年3月3日,“雷锋班”现任班长牟振华带着漂流本来到学校。

“你们是新时代的好少年,希望你们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看到漂流本上“雷锋班”全体战士的寄语,学生们雀跃不已。他们围在牟振华身边,展示精心准备的雷锋像面塑、雷锋精神宣传画等手工作品。牟振华与他们一起重温雷锋故事,共同感悟“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精神内涵。

“希望未来在军营里见到你们,我在军营等你们。”临别之际,牟振华和学生们作了约定。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告诉我,与“雷锋班”班长面对面交流,更觉得雷锋可亲可敬。他们希望像雷锋叔叔一样,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3

从山东菏泽到西藏阿里,再到新疆阿拉山口、辽宁丹东、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敬仰英雄的情感有多炽热,国防教育的阵地就有多广阔。伴随漂流本的一次次暖心旅程,学生们心中“爱我中华,心系国防”的情怀越来越深厚。今年3月,我们学校被认定为菏泽市首个“少年军校”,22个班级被学校以英雄之名命名,有了“陈祥榕少先中队”“肖思远少先中队”……

改变,不止于此。前不久,学校组织朗诵比赛,学生们在台上身姿挺拔,即使杨絮飞到脸上也没人伸手去抓挠。几个班级朗诵时赶上下小雨,学生们依然纹丝不动。赛后老师们感慨:“不愧是少年军校的学生,真是不一样。”

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位五年级学生家长,她对我说:“学校的国防教育做得太好了。前几天家庭聚会,让孩子表演个节目,他开口就唱了一首军歌。问他为什么选军歌,他说在学校里经常唱,唱起来有气势、有力量。”

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六年级四班胡米拉同学在作文中写下的一段话:“看到漂流本中解放军叔叔在烈日下训练的照片,我被深深感动。他们挥汗如雨、目光坚定,每一个动作都蕴藏着对祖国的忠诚。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解放军,像他们一样守边疆。”

是啊,这些行为习惯的变化,这些从小立下的从军愿望,就是我们开展国防教育的最好回馈。

(刘晓东、位龙刚整理)

(责编:王子锋、宋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