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基层治理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6-05 02:17:31 来源: sp202406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要把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建得更强,发挥社区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近年来,各地坚持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改造老旧小区、提升便民服务、加强治理力量等方面持续用力,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编  者  

  

  老旧小区怎么改造

  充分调动党员力量,加强党群共商共建、凝聚治理共识

  初夏傍晚,正值下班、放学高峰。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易家桥社区易家桥二号院小区的居民骑着电动自行车有序进出。一辆辆机动车在道路旁、楼栋后划定的车位上整齐停放,道路两侧点缀着绿地、亭台。

  可在几年前,小区却不是这个模样。改造前的二号院小区叫易家桥新村,建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没有规划停车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只能在马路上停放,导致道路拥堵,私搭乱建等问题也影响了小区环境。

  为了解决困扰居民的生活难题,易家桥社区党委发挥“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微网格(邻里)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体系优势,把社区干部、网格党支部书记、有经验的老支书、在职党员、共建单位等力量统筹起来,组建旧改攻坚临时党支部,分头落实政策宣传、工程监督、问题协调等各项任务。“光是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就召开了40多场次居民恳谈会,充分把工作做到居民家中、做进群众心里。”易家桥社区党委书记黄郁珉说。

  社区改造的首要工作是拆除违建。由于靠近城市商圈,不少底层住户为了开店私搭乱建,不仅存在“散、乱、污”环境问题,还影响交通。社区党委召集网格员组成工作组,一次次上门了解各家实际情况。如果拆除违建影响居民房屋结构,就请设计师重新设计;如果居民家中有残疾人、特困老人,就帮助申请生活补贴。历时2个月,小区违建清理完毕。

  释放的公共空间怎么用?小区老年人和上班族都不少,老人想多些绿化和共享活动空间,年轻人想多些停车位。社区党委依托南通市委组织部开发的“双报到·通通在”平台召集40余名在职党员,开展多轮党群议事活动,逐楼逐户征求居民意见,因地制宜规划公共空间。

  “为了兼顾居民对绿地及停车的需要,小区在楼栋之间、道路两侧共规划了470个停车位,和小区总共登记的车辆数430辆相比还有富余。”黄郁珉说,“同时小区见缝插针新建4个文化园地,新增1.2万平方米绿化,改造提升中心健身休闲广场。”

  为了拓宽收入渠道、实现良性循环,易家桥社区党委联合区城管局、周边商业楼宇党组织等共建力量,尝试“潮汐停车”模式,将白天闲置的小区停车位规划成共享车位。目前,易家桥二号院小区每天在“智泊南通”平台上线50个停车位实现错时共享,周边市民购物、上班停车压力得到缓解,停车收益也补充进社区的为民服务经费中。

  便民服务怎么优化

  加强与社区内“两新”组织的党建交流,协调引入5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服务

  “现在照顾孩子更方便了。”提及近几年的生活变化,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居民张丽娟说。原来,她和丈夫平日工作都比较忙,老人在外地生活,曾一度为谁来带娃犯愁。如今,她可以把孩子交给社区里的托育机构——黉门街社区托育中心。

  黉门街社区有7878户居民、2.4万人,人口密度大,毗邻大医院,人员流动性强。社区党委通过网格问需,了解到3个小区没有托育机构,而该区域里2554户家庭有0—3岁的孩子,托育需求突出。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不仅要更新,也要丰富服务功能,进一步方便居民生活。”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申民辉说。社区党委探索引入社会专业托育机构,采取“公益化+市场化+长效化”的方式,通过社区提供场地、社会力量负责建设和运营,打造便捷、普惠、安全、优质的社区托育中心。

  近年来,黉门街社区党委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由单纯的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型。社区党委推动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服务中心,引入5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推行服务项目、服务过程、服务评价“三公开”,每季度公开评选表彰一批“社会组织服务明星”“片区服务明星”“院落服务明星”。

  为协调更多力量,优化社区服务,黉门街社区党委积极构建“社区党委+”的党建模式。“我们选派8名党龄长、经验丰富的党员,对社区内的‘两新’组织开展联系指导。”申民辉说,“此外,我们推动成立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将‘两新’组织党员纳入联合党支部进行管理、服务,目前社区50多家社会组织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

  治理力量如何凝聚

  社区与辖区机关单位探索组织联建,形成社区联动治理、资源优化共享的格局

  一大早,高原炽热的阳光透过院子里晾晒的床单、窗帘、棉衣,淡香的洗衣粉味道扑鼻而来。

  “这些衣物和窗帘,都属于社区里的独居老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热贡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李燕玲一边翻动晾晒的衣物一边介绍,“社区里不少老人年事已高,儿女也常年不在身边,平时洗洗涮涮还行,但清洗被套、窗帘和棉衣外套等大件衣物时,就比较吃力。我们通过社区的党建联盟平台,腾出洗衣房、购买洗衣机和洗衣粉,每个月在固定时间帮助他们清洗,很受欢迎。”

  热贡路社区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前几年,社区开展工作时有人没资源、有需求没经费。同仁市委组织部得知后,牵线搭桥,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内的检察院、农牧局等单位协商,成立党建联盟,推动问题解决。李燕玲打开手机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需求清单,这是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资源清单,加强合作打通服务辖区群众的‘神经末梢’。”

  同仁市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活动的原则,发挥街道党工委引领作用,鼓励社区与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组织联建,形成社区联动治理、资源优化共享的格局。通过组织联建、事务联商、成效联评等方式,同仁市推动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活动共办。

  李燕玲说:“以前,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社区解决,可是社区满打满算也就十几个工作人员,力量很有限。自从党建联盟成立以来,20多个联盟共建单位给予了多方面支持,每一项都是奔着居民的需求来,大伙积极性可高了!”

  截至目前,同仁市共成立45家党建联盟,吸引了900余名党员参与,出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7项重点任务和30条具体措施,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1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